同时,国家矿山安监局就严格有序确认先进产能煤矿、严格认真审查安全生产条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将2年内因采场布局不合理、采掘接续紧张导致生产安全死亡事故调整为近3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累计死亡人数达到2人及以上。
在颗颗红心的引领下,该党支部先后涌现出陕煤集团劳模乔伟正,陕西省劳模、中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人任保利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创客先锋小组年累计创新项目21项,创造经济效益73万余元。

针对生产经营中的难题,成立区队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开展课题研究,一年的时间里先后组织政治工作研究会4次,形成6篇优秀政研论文,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由青年党员自主设计、自主实施、自觉参与的公益活动,推出红心活动日红团团助力党员我先行等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在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响支部特色品牌。近年来,该党支部以党支部标准化示范点创建为核心,把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作为党支部工作的着力点,创新党支部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红心引领的特色党建模式,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提质升级。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组织活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思想教育和稳产保供宣传动员起到了聚合力、添动力、增活力的积极作用。融合赋能,让党建有形让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探索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是必由之路。
该队生产二班荣获2022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获得公司上下一致好评其中,该党支部生产二班在战疫保供稳产保供等关键时期,党员总是冲在前、干在前,主动承担工作任务。该公司综采一队党支部书记介绍说,党员专属二维码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党员群众的热议这个行业标杆库立体呈现了标杆资料。
协同协同是对标管理平台的基石。该平台的发布将助力我国煤炭企业聚指成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该平台的发布将助力我国煤炭企业聚指成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共享共享是对标管理平台的原则。
如今,又有一项新的驱动工具将赋能煤炭企业,那就是8月12日将在新华网直播发布的煤炭行业对标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对标管理平台)。在今年3月举办的《煤矿综合评价系统》评审会上,众多行业权威专家围绕行业共性需求对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

连接连接是对标管理平台的起点。这个行业标杆库立体呈现了标杆资料。2021年,中煤协会编辑出版了《2021煤炭行业标杆蓝皮书》,旨在通过知识共享的方式推广行业标杆。同时,还有视频访谈从理念、规划、实操等各个层面解读成为标杆背后的逻辑和密码。
当下,数字化在煤炭行业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该平台在中煤协会的主导下,协同行业内众多的标杆企业、专家,汇聚煤炭行业上下游的资源,共同推动行业对标管理的发展。通过构建对标管理平台、研发煤矿综合评价系统、线上云展厅和煤炭行业标杆中心网站,将行业企业对标管理关键要素汇入到一个蓄水池中。5月份,平台举办了标杆煤矿、标杆案例、标杆模式的遴选活动,国内各地的煤炭企业都踊跃参与、积极申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未来,平台将汇集各方智慧,协同行业企业畅通对标渠道,让标杆企业的独乐乐变为煤炭行业的众乐乐。
其已经不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转变为数字技术+管理模式的双轮驱动。标杆案例则是汇集了目前国内煤矿生产类、经营类、管理类、质量类、安全类等优秀案例,未来将会定期补充和更新先进做法。

其中,标杆煤矿不仅有文字资料,还创新地拍摄了全景资料,整个煤矿如身临其境一般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协同协同是对标管理平台的基石。
同时期,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布局的对标管理平台,不仅有汇集了标杆煤矿和标杆案例的行业标杆库,还有云展厅、行业数据等,现已初具规模。之所以搭建对标管理平台,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煤协会)从行业整体视角出发,将数字化技术与企业对标管理相结合打造的旗舰阵容。中煤协会为了更好地推进对标管理、促进企业间业务与信息的深度融合,动员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协会辐射全行业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标管理平台让企业实现有对标需求时可以随用随取,共享先进方法和具体实施经验,对企业创建世界一流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经过分析、整合,打破了原有的对标信息隔阂,使平台成为解读对标管理政策、普及对标管理知识、推广先进经验的煤炭行业企业对标信息前沿阵地,实现行业内、企业间线上对标的互通互联事实上,碳中和革命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便是如何妥善处理旧体系下最大的势力煤炭产业,并为之指明行业改造的新出路。
8月8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2022年中国煤炭企业50强名单。前者有利于把控火电退出节奏,为新能源真正堪当大任争取战略缓冲时间;后者则通过推动煤炭从燃料向原料的转型,为新时代的煤炭产业拓展生存空间。
另一份榜单则更加直观地展现出去年中国煤炭企业的辉煌。上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公布,上述7家营收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的煤炭企业悉数上榜。
2021年煤炭行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
煤炭的故事还远未结束。诚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关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承诺不会改变。以这次考察为分水岭,总书记关于能源行业的考察参观重点,开始向传统能源领域倾斜。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这轮电荒诚然有经济复苏、需求增长的原因,但更主要因素则是煤炭供应紧张导致价格激增,从而使得火电亏损,发电意愿不足。但年中多省市拉闸限电,让自上而下对待双碳的态度趋于理性。
其中1家新入榜,4家排名提升,尤其中煤集团排名提升154位,国家能源集团则首次闯进世界100强。半年后的2022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听取了国家能源集团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贾润安代表的发言。
但受限于自身能源禀赋和清洁能源发展现状,煤炭在复杂国际局势中保障能源安全乃至整个国家安全的使命与担当不容小觑。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其中,山东能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晋能控股集团位列前三甲。他再次作出指示: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这个被称为碳中和元年的年份里,煤炭行业一度在舆论场的口诛笔伐和全社会的运动式减碳中陷入最低谷。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
来自国家最高层的重视让煤炭行业的生存环境出现转机。煤炭还魂的另一个大背景则是2022年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
俄乌冲突之下,欧洲陷入能源危机,德国、荷兰、意大利、奥地利等原来的碳中和急先锋不得不宣布重启煤电;国际油价大涨,使得煤化工成本优势凸显,今年上半年连大唐集团的煤化工板块都10年来首次实现整体盈利;近期,外交部宣布针对佩洛西窜台8项反制措施,包括暂停中美气候变化商谈。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2021年9月13日,总书记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仍有56%。